教务简讯〔2024〕26号
10月22日上午,学校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本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改革”主题,结合审核评估整改任务,全面部署了近期本科教育教学重点工作。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振友出席会议并讲话,各教学单位分管本科教学负责人,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人,教务处、招生办公室、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与建设中心科长以上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杨文斌主持。
会上,杨文斌汇报了学校本科课程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简称“133”专项行动)。他指出,课程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高质量服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学校启动“133”专项行动,以1个“质量提升”为总目标,锚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与评价3项改革任务,重点推进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群、本硕贯通课程和通识类课程体系建设3个专项行动。之后,他对“133”专项行动方案和“本硕贯通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
会议进行了“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专项研讨。自动化学院杨健副教授、艺术与设计学院汤晓颖副院长、计算机学院刘冬宁副院长、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冯广主任分别就“人工智能+课程”“人工智能+专业课程群”“人工智能+专业”“人工智能+教学平台”的建设实践与设想发言。与会人员围绕研讨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


王振友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任务。我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还有一段长的路要走,需高度重视并加快推进。他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下一阶段改革作出部署并提出三点工作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关键突破口,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全局性。职能部门应在政策性引导、技术性指导和宣传规划等方面多方形成共识,各学院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需求,统筹规划、提前布局。二是要强化工作实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学生的获得感为重要目标任务,分阶段推进数智化和人工智能赋能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推动行动方案落地见效,走好教学的“最后一公里”。三是要加强支持保障,当前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学校平台建设与学院需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开展调研,为学校教学创新、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全面支撑,着力构建人工智能赋能人才自主培养新格局。
本次会议对进一步推进我校课程教学改革,加快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提升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