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2023年“建行杯”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总决赛在东南大学落下帷幕。
有来自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33所高校的259支队伍入围本次决赛,其中我校有5支入围决赛,位居我省第一。
我校学子在竞赛中奋勇拼搏,经过多轮激烈比拼,最终荣获3项国家一等奖和3项国家二等奖。这是我校首次获得该项赛事国家一等奖,且国家一等奖获奖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同时我校还荣获了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图:何雅玲院士等专家、领导现场指导我校学生作品


图:获奖合影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学科竞赛。该竞赛充分体现了“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的主题,紧密围绕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和广大高校的积极协作下,起点高、规模大、精品多,覆盖面广,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大学生竞赛,得到了各省教育厅、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大赛已经连续多年被列入《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受到行业和高校的普遍关注与认可。
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奖名单
奖项 |
学生所在学院 |
作品名称 |
参赛学生 |
指导老师 |
一等奖 |
材料与能源学院 |
冰轻域洁—一种模块化低能耗热电空调 |
苏文、陈冠龙、林智宇、伍尚烽、陈欣彤、袁昊、罗思一 |
王长宏 杜青平 |
一等奖 |
材料与能源学院 |
冰血奇援—基于无泄漏盐水相变凝胶构建的5G冷链运输系统 |
何智锋、张健阳、乔骏鹏、陈卓玉、刘骏、张家明、孟子钦 |
林鹏程 |
一等奖 |
材料与能源学院 |
弧光聚能——基于圆弧形菲涅尔透镜的环形热管真空集热器 |
八永庆、梁淑燕、张梓云、叶羽昊、黄嘉乐、赵松杰、曾玥瑜 |
胡艳鑫 王长宏 袁启欣 |
二等奖 |
材料与能源学院 |
智能聚合分布式电池储能系统 |
李卓明、熊子琪、孔梓杰、苗馨月、谢桦杰、杨芸菁、曾梓洋 |
王长宏 |
二等奖 |
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 |
新农村碳减排多元路径的探索-基于广东省13市82村的调查分析 |
蔡珈颖、彭舒蔚、农进佳、谢小凡、张煌、李雅静、邹益平 |
刁衍斌 马金星 曾雪兰 |
二等奖 |
自动化学院 |
“污染猎人”—— 一种新能源动力艇水污染巡检系统 |
崔展玮、黄泽凯、刘俊铂、张乐怡、朱俊华、杨汶诺、黄馨卉 |
成思源 梁易 阎秋生 |
三等奖 |
材料与能源学院 |
水保宝——基于 ROS 和 RTOS 操作系统节能化调配的新型智能水面环保船 |
陈嘉培、伍尚烽、黄浩炜、胡佳彤、朱玉施,冯炽文、李海清 |
于兆勤 胡艳鑫 刘俊君 |
三等奖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基于相变储能和射流冲击的航天器电池主被动混合热管理系统 |
陈映娜、李和鑫、黄子昊、黄天娇、罗广宇、何孟威 |
庄依杰 王长宏 王焕 |
三等奖 |
材料与能源学院 |
模块化数据中心双源冷却系统设计 |
骆清怡、蔡钊华、陈承戴、温海平、李浩 |
王长宏 胡艳鑫 |
三等奖 |
机电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
“光热协同,热电联产”—基于循环水冷 PV/T 的光热一体化农业系统 |
冯浩、陈佳慧、吴良玉、黄芷铟、 梁锦业、龙彦韬 |
杜青平 胡兆勇 |
三等奖 |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
太阳能产电曝气流化床耦合陶瓷膜除锰一体化农村净水设备 |
谭颖诗、吴燕芳、郑欣栩、陈嘉棋、郑家乐、陈苑晴 |
杜星 李斌 梁伟源 |